【情感心理】出走的男孩想逃离什么
近期,我接待了一对中年夫妻的预约来访,起因是他们上高中的儿子小宇再次“离家出走”了。
在小宇妈妈的描述中,小宇从小很听话,学习成绩也挺好。但从初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叛逆,上了高中之后甚至出现了离家不归的情况。
这个暑假,小宇总是提出要出去住几天,一会儿说去奶奶家,一会儿说去姥姥家,一会儿又要去同学家,小宇妈妈都没同意。一天早晨,小宇跟妈妈说要出去买早点,小宇妈妈等了半天没见他回来,打电话一问,小宇说遇上同学,一起在外面玩会。可等到天黑也没等到他回家,再问他就说住同学家里了。小宇妈妈觉得自己被骗了,很生气,结果小宇干脆不接电话,在外面住了一个月没回家。那几天小宇爸爸在外面出差,小宇妈妈没办法,又气又急,生了一场病。等到小宇爸爸回来,两个人从网吧把小宇找了回来。生气的小宇爸爸动手打了小宇,但没过几天,他又偷跑出去了。
这次夫妻俩没了办法,想到来我这里做咨询。
听完小宇爸妈的描述,我问他们:“孩子说过自己为什么总想往外跑吗?”
小宇妈妈一脸困惑地说:“他说家里没有自由。我们就这一个儿子,吃喝用度,样样都由着他。我真不明白,他怎么还觉得家里没有自由。”
为什么男孩感到缺少自由?要想找到答案,必须要听听男孩的心声。好在小宇也有求助的愿望,听说父母来做心理咨询,第二天就回了家,主动让父母约了时间来访。
小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热情爽快,一进门很自然地向我问好,还帮我搬椅子,给父母倒水。聊起“离家出走”的话题,他也很直率地回答:“怎么说呢?就是在家里没有自由。”
“哪方面让你感到没有自由呢?”
“都是因为学习,他们管我特别严,限制很多。最不自由的就是不让我出去,奶奶姥姥家很少让我去,同学过生日也不许我去庆祝,想和同学出去打篮球都不行,我就像被关禁闭一样。我从小就特别听话,也习惯了被他们关在家里。上了高中我才知道,自己不如小学生自由。
“我妈是老师,而且一直跟我一个学校,从小学跟到中学。她本来是小学老师,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把我看得很紧,因为她的关系,当时教我的老师都对我特别严格。为了盯着我,在我小学毕业的时候,我妈想办法调到我要上的那所初中去教书,又监视了我三年。我初中毕业时,她又打算调到我考上的高中,我实在接受不了,跟她说如果她调过去我就不上高中了,这才打消了她的念头。上高中以后,摆脱了她每天的监控,我才感受到什么是自由。”
小宇滔滔不绝地说起来:“自由的感觉太好了,我真的不想再被束缚了,后来有点‘刹不住’的感觉,总是不断违纪、迟到、打架、抽烟,学习成绩也下降了,由原本的前几名滑到了倒数几名。老师请了几次家长,又罚我回家反省,在家里也常常挨骂、挨打。”
“看来无所顾忌的自由也不是好事。”
男孩点头:“是。但感受到自由的滋味,真的不想再被他们控制了。这几年,我爸妈在家里安了监控摄像头,说是为了防盗,但我知道就是为了监视我,家里都成监狱了。所以,我就总想跑出去,离开这个家。”
小宇的经历虽然是个例,但却具有普遍性。小宇和父母的关系,属于监控型亲子关系。虽然从现状上来看,小宇的父母管不了他。但从以往的相处模式来看,小宇的父母在孩子课余时间设置了太多的限制,对孩子生活有过度的监督和控制。最突出的表现在,不允许孩子外出活动,并通过摄像头监控孩子在家的行为等,严重限制孩子的活动自由。
这样监控型的亲子关系,通常会导致两种结果,一种是孩子完全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愿望,习惯听命于他人,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;另一种情况,孩子会在有一定能力后,反抗父母的控制。
但由于长期成长于被家长严格控制的环境中,孩子的自律自控能力得不到发展,虽然挣脱了父母的控制,但自制能力严重不足,于是就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,过度追求所谓的自由。另一方面,出于一种补偿心理,孩子之前受到的束缚越多越想要获得更多的“自由”来补偿。这就是小宇及其家庭面临的困扰。
要改善小宇和父母的关系,需要双方共同努力。
一方面,家长要学会放下和放心。要去信任和理解孩子,而不是随时随地防控孩子,否则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。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,家庭应该是能让身心修整和放松的地方。对成人来说尚且需要一个这样温暖的港湾,更何况孩子。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。
另一方面,男孩要学会自主和自律。在和小宇的交流中,我特意和他探讨了有关自由的话题。小宇能意识到自由是美好的,但是生活中没有绝对的自由,就像我们可以自由地开车去想去的地方,但前提是要遵守交通规则。自由的实质是自主,且离不开自律。
小宇和父母达成了一个约定:父母还给孩子外出的自由;小宇则要保证做到遵守父母提出的规则——不在夜间外出、每天及时回家、不再有打架吸烟等行为。
之后,小宇父母的态度改变了很多,父亲不再打孩子,母亲也很少说教,他们拆掉了家里的摄像头。小宇也非常“讲信用”,一直把和父母的约定遵守得很好,这其实就是内心自主自律的表现。他在遵守约定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约束。
其实,只要有恰当的引导,孩子们都是可以发展出很好的自控能力的。父母要学会相信孩子,尊重孩子,偶尔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轻轻地扶一把,而不是把他们拴在自己手中的绳子上。
更多精彩科普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▶▶▶
点在看,把健康分享给大家